公司动态

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公司动态
全部 4 公司动态 4 行业动态 0

落实 | 如何在基层中小学有效落实劳动教育课

时间:2024-08-22   访问量:1180


劳动创造美好生活.jpg


01


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,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,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;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,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。


鉴于劳动教育仍是我国“五育并举”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弱项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近日印发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,贯穿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各方面,强调要“形成具有综合性、实践性、开放性、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”。

劳动教育.jpg


贯彻《意见》要求,基层中小学不容忽视,科学设计、有效落实劳动教育课是关键。据悉,目前我省基层中小学课程是按照《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》(2018年修订)设置,基本未单独开设劳动课,多数学校劳动教育主要体现在日常清扫、每周“卫生大扫除”之中;少数学校课表中有劳动课,但通常被用以上主课或学生自习备考。



02


在基层中小学有效落实劳动教育课,首先须深化对劳动教育的认识——劳动教育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。


毛泽东同志曾指出,“读书是学习,实践也是学习,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”。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,许多学生从小缺少劳动锻炼,生活自理能力较差、身心发展不均衡。设置劳动课,可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、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,逐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一些劳动技能,为未来创造美好生活奠定基础。


劳动教育可促进德育教育。


劳动教育包括与劳动相关理念的教育,比如勤俭节约、爱科学、讲卫生、生活自理、关爱家庭、服务社会等等,有助于学生培养优良品质、提升思想境界,从而与德育教育同频共振、相得益彰。


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。
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劳动实践可提升学生的观察、操作、思维能力,使其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提升自信心。


03


在基层中小学有效落实劳动教育课,应注重“六个结合”,科学规划设置劳动课程——


与学生年龄相结合。


劳动课应安排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,比如小学劳动课可分为三个阶段: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,重点学习收拾书包、削铅笔、系红领巾、系鞋带、穿衣服、叠被子等基本生活技能,养成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的习惯;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,重在加强生活实践。可学习煮饭、炒菜、洗衣服、打扫卫生等,同时开展劳动相关理念教育;五六年级为第三阶段,不仅要完善生活技能学习,还应开展一些社会实践,初步形成服务社会的意识。


与学生家庭相结合。


家庭应成为劳动教育的第二课堂,需要加强家校沟通、家长积极配合。部分劳动课教学内容可让家长参与制定,或邀请一些术业有专攻的家长担任劳动课兼职教师。


与学校所在地实际条件相结合。各学校可因地制宜创设一些有特色的劳动课,比如农村学校组织学生下到农田、菜地、茶园去体验农耕文化、学习劳动技能;还可开设缝纫类家务劳动课,一旦衣物破损,孩子们便能利用学到的技能“变废为宝”。


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。


比如小学三四年级语文课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,可安排根据劳动实践来写;四年级上册的科学课有植物、动物方面的教学,可同步在劳动课中安排种植、养殖内容;四年级上册《道德与法治》里“这些事儿我来做”“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”等内容,可让学生们结合劳动体会来讲述。劳动课程与其他各学科教学互相促进、形成良性循环,效果更佳。


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


开设劳动课,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劳动技能,还要推介现代劳动工具和现代劳动方式,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劳动态度和创新劳动精神,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。


与考核评价体系相结合。


学校应制订劳动课教学计划、管理制度、评价细则、奖惩措施,切实抓好劳动课质量检查,并组织赛课活动。劳动课成绩应写入学生成绩册,期末教师评语应包括对学生劳动表现的评价。

(本文源自湖南日报 )

内容仅供学习研究交流使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
上一篇:劳动教育 | 缘何国家大力推进研学旅行

下一篇:没有了!

发表评论:

评论记录:

未查询到任何数据!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

在线咨询

免费通话

24小时免费咨询
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

免费通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